Peter Lynch-1994 lecture -重點摘要
前幾天看股癌轉貼的影片,看完之後隨手做個重點整理。
內容是彼得林區於1994年發表的演說,包含一些他對股市的看法、經驗分享。
雖然年代久遠,但很多想法都意外地仍然適用於現今的股市當中。
============================================================
●原始影片:
(※影片已經有翻譯繁中字幕,有興趣者可自行點入觀看。)
============================================================
●重點摘要:
1.散戶的投資可以做得比機構更好。
機構及投行有各種電腦、菁英、金錢在操作股市,一般散戶投資人普遍認為自己沒有希望可以贏過他們,但事實上這種認知是錯誤,如果散戶一開始就認為自己玩不贏,這種負面心態會導致他們開始胡亂投資,那本來就會得到很悲劇的結果,跟機構沒關係。我認為大眾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股市中做得很好的,機構常常是一支股票長期股價高漲或低迷的原因,對於熟悉這行業的散戶來說是件好事。
2.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知道你到底在買什麼。
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說出他們為什麼要買那些股票。我聽過最離譜的答案是「我買它是因為它一直在漲阿!」如果你沒辦法在一、兩分鐘內跟一個10歲小孩說清楚你買那支股票的理由,你就不該買。80%的投資人都有這個問題,大家喜歡去買那些你根本搞不懂、敘述寫了一堆垃圾的電子產品股票。而我在「鄧肯甜甜圈」賺到10~15倍的報酬。
因為我知道什麼是甜甜圈,即使是金融危機我也不擔心,因為每次我去買甜甜圈都能看到很多人在排隊。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那肯定會賠錢的,這就是投資最重要的原則。
人們很在意自己的錢,比如你要去買冰箱或微波爐會去看其他消費者的評測、想買車的時候也會問周圍人的意見、買房前會跟鄰居打聽、去旅遊前會查查旅遊指南、但買股票的時候,卻會因為在公車上聽到一些小道消息就在當天決定把自己半輩子的積蓄都投進去,然後開始抱怨為什麼我都賠錢、抱怨那些用電腦交易的投資機構。
你在買之前沒有做任何研究、沒看過任何一份財報,怎麼可能不賠錢。
3.從股市中賺錢其實是有方法的,股票上漲也是有原因的。
我一直試著說服這些人這點,舉個幾個例子,可口可樂32年來每股收益上漲了30倍,伯利恒鋼鐵股價比30年前跌了一半。股票不是彩券,每一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公司,公司經營得好,股價就會上漲,就是這麼單純而已,大家都太過於分心了。
4.預測股市、利率、經濟走向是在浪費時間。
沒人可以預測股市,還有預測利率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能連續三次成功預測利率,他們已經是億萬富翁了。
我在波士頓學院讀書時,就用過三段論法研究過利率,結論就是沒人可以預測的,也沒人可以預測經濟,1981-1982年通膨和失業率都達到2位數,我就不記得當時有任何一個人預測到這是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期。如果你花14分鐘學經濟學,那你浪費了12分鐘的生命,我指得是像是宏觀下一年的經濟走向,像是M1、M2這樣的經濟指標。
5.經濟事實比經濟預測更重要。
當我有汽車相關股票時,我會關心二手車的價格。
當我有酒店股票時,我會關心酒店相關的產業情況。
當我有化學股票時,我會關心乙烯的價格。
這些都是事實。
再舉例來講,鋁儲備量連續五個月下降,這個訊息也可能會有用。
當我有房地產股票時,我會了解平均住房負擔的情況。
美聯儲可能會告訴你接下來6個月利率可能會怎麼走,但你問它三年後會怎樣?他們也不知道!如果連美聯儲都不知道,那你一個散戶怎麼可能會知道?
6.研究歷史會告訴你很多事,市場肯定在某個時候會跌的。
上個世紀,過去的93年內,市場出現超過50次10%以上的跌幅,也就是平均兩年就會有一次10%以上的跌幅,委婉地說叫做「市場修正」,意思就是你會迅速地賠得血本無歸。
50次的大跌中,有15次跌幅超過25%,也就是平均每6年有一次熊市。
假設你看中一支股票,但它從14塊跌到剩下6塊,那是一件好事。前提是你看過公司的財報、它表現良好,你預計它會漲到22塊。
大跌就是好機會,只要你了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就能利用市場的波動。
7.什麼時候投資都來得及,不用急著買。
人們總是很急著去買股票,舉個例子,沃爾瑪超市(WMT)在1970年的十月上市,上市前就有15年的優異表現、財務狀況良好,你可以等10年,假設你是一個極其保守的投資人,你不確定沃爾瑪到底行不行,你可以等10年後再投資,然後今天(1994.10.08)你還是可以得到超過35倍的回報。如果你在它剛上市的時候投資,你會獲得500倍的回報,但即便你晚10年進場,也都還能獲得超過30倍的回報。你也可以在微軟上市後3年再進場,然後獲得10倍的回報。
8.從你有優勢的行業投資。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有某種優勢,只是他們都浪費掉了,舉例來講,有一家公司叫做Smith Kline(GSK)做了一種叫做「泰胃美」的胃藥,你在這個藥品上市後兩年後再買入公司股票也能得到5-6倍的回報,成千上萬的病人跟護士都知道這個藥需要持續吃才能治療胃潰瘍,但他們去跑去投資石油公司……,然後三年後有一家英國藥廠Glaxo發明了另一種叫做「善胃得」的新藥,在當時是一種改良後、更好的胃藥,如果你看到這個藥賣得很好,買了公司的股票,現在也能收獲3倍以上的回報。這輩子你只需要做對幾次投資就夠了,而它們通常都會在你所屬的行業範圍內。
再舉個例子,你在汽車行業工作,過去十年你都在賣車,你賣的是別克或豐田,當你看到Chrysler的小型貨車上市時,他們的店裡擠滿了人,你在小型貨車上市的一年後買入Chrysler公司的股票,你現在會獲得10倍的報酬。福特的金牛座汽車,當時是20年來最棒的設計,福特的股價因此而上漲了7倍。
所以假設你在汽車行業,只需要每隔十幾年買幾支股票就夠了。
人們在自己的行業中有巨大的優勢,比我還大得多了。
無論是商家、顧客,每個行業都有,造紙業、鋼鐵業….等等,雖然不是每週都有機會,但只要你在該行業內,就總會等到業界發生轉變的時候。
9.不要用股價判斷是否買入。
很多人都會等股價跌到一定價格後再決定買入,他們都會想「都跌了這麼多了,還能再跌多少?」
我記得寶麗來公司從130元跌到100元時,大家都說這是一家好公司,只要跌破100元就要大量買入。所以很多人在跌破100元的時候就買一堆,已經從135跌到100了,現在買實在太划算。然後一年後,股價剩下18元。儘管公司沒有負債,但股價實在過高,於是跌得有夠慘。
我自己在Fidlity工作的前兩年也曾經做過一樣的事,凱薩工業從26元跌到16元,我就想它還能再跌多少呢?於是我們在14元時買入,跌到10元時,我跟我媽說它從26元跌到10元了,應該不會再跌了吧,然後我就看著它跌到$6.$5.$4.$3…..我心裡想著這一切都不合理,凱薩工業有40%的凱薩鋼鐵、40%的凱薩鋁業、32%的凱薩水泥、凱薩通信、凱薩砂石、凱薩工程….而且帳上沒有負債,當負債是0的時候你想破產應該很難吧?之後凱薩工業把旗下子公司公開發行的股份分發給了各個股東,然後清算掉了,計算下來那些股份當時價值約50元。
試想一下,如果你完全不了解這家公司的價值,只是因為股價跌就買入,26跌到16時買入、16跌到10時又買入,那跌到$9、$8、$7元時呢?這就是大部分人的問題,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買這支股票。股價下跌怎麼辦?要丟硬幣決定嗎?還是先出去走兩圈冷靜一下?
10.「總有一天會漲回來」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
比如大家覺得RCA被GE收購後,肯定會回到1929年的股價高峰,但事實是它們真的不會回來了。人們會問「我看上一支3元的股票,應該不會虧損多少吧?」這就是為什麼我強調要先研究股票再買入,股價從100元跌到3元,並不表示你買了就不會虧錢。
你去觀察那些靠做空賺錢的人,他們是不會傻到去做空WMT、HD、JNJ這類的好公司的,他們會去空的股票都是那種從$80跌到$7元的股票,會跌到$7元的股票跌到$0的機率高多了,這時公司還在做最後掙扎,但基本上已經沒救了。
11.不要太依戀一支股票,股票不會知道你擁有它。
每一支股票背後都是一家公司,不需要像對待孫子一樣對待它們,你要對它們足夠了解、只要基本面變差,就果斷地說再見。
12.做好準備,長期持有,避免投機股票。
它們表現好就不需要賣掉,我手上表現最好的股票通常是持有5、6年以上的,不是持有5、6天的那種。我大概買過30次投機股票,但沒有任何一次是回本的,虧得最慘的通常是那種來自別人聲稱有內線消息的「耳語股票」。
13.總是會有讓你擔心的因素在影響市場的,能幫助你在股市中生存的是你的胃口,而不是大腦。
你要明白如果你投資了股市,那就要知道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二戰幫我們擺脫經濟蕭條,然後50年代大家說很快又要回到經濟蕭條,當時大家擔心核彈危機,有輻射避難所和各種演習,理論上來說現在核彈威力更強,不是應該要更擔心嗎?80年代,本世紀最佳買股的時間,但人們擔心戰爭和經濟而錯過了,油價從4元漲到40元,人們謠傳油價漲到100經濟就要開始大蕭條了,三年後,同一群人,油價從10元跌到4元,又說經濟蕭條又要來了,還有當日本說要征服世界時,經濟蕭條又來了,明明日本有著20%儲蓄率、優秀的勞動市場、強大的生產力….大家卻說要崩盤了,實在太誇張了。
你只要知道在8元進場,16元離場就夠了。你不需要去管啥曲線下方程式、微積分、繁複的數學計算。你需要排除噪音,專注於擁有好公司,那就肯定能獲得很好的收益。
14.我不會花任何時間來關注政策的變化。
如同前面講的,只參考事實,比如經濟下滑,這是可以參考的事實。例如醫療改革法案,造成很多醫療股價下跌,但我知道JNJ有60%盈餘來自海外,在醫藥生意上有很多壟斷,海外市場空間還很大,為什麼股價從56元跌到36元?這些醫藥公司早就完成與海外政府的合作、接受了當地政府的藥品價格管控,這是我看到的事實。雖然我覺得醫療改革法案有可能通過,影響到股價,之後也一定會反彈,所以基本上我不會考慮政府現在或未來的政策,我只考慮當下的經濟狀況及持有的公司狀況。
15.報紙上的資訊、公司提供的報告要關注的並非股價。
假設你買了汽車股票,那你應該看週二、週三、週五的汽車專欄,他們會評測告訴你那些車好、那些零件不好。而不是每天打四通電話給你的股票經理問價格,這樣沒什麼用。早上起床去看今天的股價,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你要關注的是公司季報之類的東西,如果妳在零售業或餐飲投資業,你會關注TacoBell、麥當勞、玩具反斗城這些公司,看他們的展店數量、擴張的規模還有多少潛力,去關注3-5年後的發展空間,不要去考慮當下的細節。如果發展變緩了,就表示你該轉倉了。
16.劇烈的市場波動是好事。
1972年,TacoBell從14元跌到1元,但他們沒有負債也沒有任何一家店倒閉,我從7元開始買入,一路買下來直到跌到1元,後來1978年,百事可樂以每股42元收購了TacoBell,這是我那年最大的一筆交易。如果不是收購,我甚至覺得股價有可能到400元。市場的漲跌都是正常的,肯定會發生的。如果你了解自己持有的股票,這會是很好的機會。如果你真的不懂,那就買基金吧,不斷地丟錢進去就行了。從歷史數據來看,公司的平均利潤率增長在8%左右,大概9年利潤可以增長一倍,所以股票市場也是9年增長一倍,以今天市場來看3700-3800點左右,我能肯定的是,長期來看,市場肯定還會再漲3800點,即便短期可能上漲或下跌400-500點。
17.投資策略會隨你的年齡不同有所不同,要考慮市場下跌時該怎麼做。
4歲、14歲、74歲的人投資策略應該是不一樣的,你要考慮市場下跌時該怎麼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長期投資者,直到市場開始下跌。1990年那年科威特戰爭,整個氛圍都很可怕,但有些人記取了1987年的教訓,相信國家在未來的5-15年內會變得更好,所以堅持下來大賺了一筆,所以我會建議去買小型成長基金或是股票和債券混合的平衡型基金,每年固定追加投資,在10-30年後,它們的回報絕對令你滿意。
18.如果你要買股票,就得做些功課。
這些功課會幫你表現得更好。如果你懶得做功課,那就該把錢存銀行或是貨幣市場。不做功課、不想賺更多、那就遠離股市。盲目的把積蓄投入股市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19.股市跟撲克牌很像。
不像西洋棋每一步都有人研究過走法,主要還是看實際操作的技術。股市比較像橋牌或是德州撲克,有很多不確定性,就算你整晚都打得很完美,但還是有可能會輸掉比賽,我想這是大家該知道很重要的一件事。
20.實際去做市場研究調查,你會更有信心。
觀察女兒逛街時購買的產品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跟投資想法,我也實際買過兩個牌子的緊身褲63條帶到公司給所有同事穿,讓他們來比較哪個牌子更好穿,事實證明調查結果讓我收穫頗豐。
謝謝整理!!
回覆刪除